上海11批次化妝品不合格,聯合利華慘被假貨坑
上海11批次化妝品不合格,聯合利華慘被假貨坑
2月11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8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公告顯示,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17年第四季度對該市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了質量監督抽檢,共完成檢驗886件,合格875件,合格率98.8%。
其中,標示為上海儲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玄慈艾草本保養套裝(空)-草本精華油(空空)(實樣:空空 草本精華油),上海自然美富麗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NB敷面組合,上海芬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古埃爾花園女士香水等11批次產品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清揚男士去屑洗發露菌落總數超標高達30倍,經查為假冒產品。開年就被假貨坑的聯合利華,在大家高呼“狗年旺旺”時,可能要“眼淚汪汪”了。
上述不合格產品中,8批次產品被查出含有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或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基)酯。記者了解到,該成分為塑化劑,《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規定其為化妝品禁用組分。此外,NB敷面組合2#被查出鉛超標。鉛為重金屬,屬于化妝品中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發生重金屬中毒現象,致使皮膚變干變脆變薄。《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規定,化妝品中其檢出濃度不得超過10mg/kg。
染發品成嚴打對象,遼寧、新疆等地132批次產品不合格
美發無小事,除了常規個護產品外,染發用品也連續成為總局嚴打的對象。
繼2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告80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后,2月13日,總局又在同一天連續發布《總局關于62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32號)》、《總局關于70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的通告(2018年第33號)》,披露了遼寧、新疆等地不合格的染發類化妝品。
經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等檢驗,標示為邯鄲市雅迪日化有限公司(委托方:廣州市星搭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雅耐爾一梳黑美發霜(自然黑色),浙江章華保健美發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章華生態焗油染發霜(3.2)、絲精焗發霜(5.0)和章華一抹金焗油G等24家企業生產的62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
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等檢驗,標示為廈門市伕儂絲化妝品廠生產的伕儂絲®焗油染發膏(淺紅褐色),漳州市格萊雅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格萊雅染發焗油膏,大連河原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速染焗油膏(自然黑)和焗油染發膏,漢高(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代理的韓國妍多娜繽紛染發膏100等28家企業生產(代理)的70批次染發類化妝品不合格。
本次監督抽檢發現的不合格染發類產品的主要問題是實際檢出成分與批件配方或標簽標識成分不符;少數批次檢出含量超過規定使用限值的染發劑:苯基甲基吡唑啉酮和2,6-二氨基吡啶等;個別批次檢出禁用組分:鄰氨基苯酚。
《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了解到,基于安全風險,《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對部分禁限用物質進行了調整。鄰氨基苯酚在《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年版)中為允許使用的染發劑,但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為禁用組分,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化妝品生產企業擅自變更產品配方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化妝品標識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規定,存在達不到預期染發效果或引起皮膚過敏的風險。
對此,一位國內染發品品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染發產品中的某些染發劑成分是過敏源,部分消費者使用后會導致皮膚過敏或刺激,引起不適等癥狀,因此,“如實、正確標識染發劑的成分,對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尤其重要。”
“外部市場需求加上產品本身特性,使得染發用品開始出現在各類零售渠道。”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染發類產品的受眾不限男女老少,中老年消費者染發的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年輕消費群體對染發產品的個性需求也日益明顯;另一方面,不同于護膚品有淡旺季之分、產品使用周期相對較長等特點,染發產品則恰恰相反,不少消費者會每月或每季度堅持使用。“雖然需求量在加大,但目前,市場上的染發劑產品卻呈現出良莠不齊的局面。國家層面出手嚴打,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有益處。”他強調。
食藥監總局指出,對僅標識不符合規定的產品,責令相關生產企業限期改正后可繼續上市銷售;對涉嫌假冒的產品,要深查深究相關經營企業的進貨渠道,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化妝品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